第四百六十九章:史无前例的国家工程-《大明太师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婚礼结束之后,陈云甫单独留下了杨士奇。

    留下的原因后者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激动之余还有些紧张。

    “一旦德里拿下来,你就要去印度做王了。”

    陈云甫说这话的时候,语气有些感慨,还有些不舍。

    “你我君臣相识,自洪武二十五年至今,十四年了。”

    “臣蒙恩擢为大王秘书,侍驾近前,大王与臣亦君、亦师。”杨士奇垂首作揖,亦是语带忧怅:“臣还是更想留在南京,继续侍奉大王。”

    陈云甫无声笑笑,叹息间呼出一口酒气,言语道。

    “去吧,过两年孤会去印度看你的,那个地方事关中州五百年基业,除了你,让谁去孤心里都不踏实,你是孤手把手带出来的,只有你,能替孤看好藏州。”

    杨士奇长身而起,随后拜下身来顿首说道:“臣,定为大王肝脑涂地,求报大王恩泽之万一。”

    “起来,快起来。”陈云甫走过去扶起杨士奇,替后者抻了抻衣摆,含笑道:“孤信,孤最信的就是士奇你了,坐。”

    两人重新落座,陈云甫看向杨士奇问道:“和孤说说,去了印度之后,你打算怎么做。”

    后者斟酌着,慢声言道:“清丁、重教、抑学、扩产、兴建。”

    陈云甫面无表情,只是从鼻音中嗯出一声来。

    “继续说。”

    “臣去藏州之后,第一件事便是清查丁口,厘丁之计为国之根本,弄清楚印度到底有多少丁口,生活习性如何、生活方式如何,臣才好对症下药的进行施政。

    臣为外族,想要在印度稳定住自己的统治,就必须效法如今德里苏丹国的突厥人,倚重印度当地的宗教,利用他们的宗教来控制他们的百姓,实现国家稳定,不给中州、给大王带去麻烦。

    圣人王化、开蒙启学不适合印度,所以要抑学,不办任何学堂,只要不让当地的百姓启蒙开学,他们就会一直愚昧下去,一代代,三百年内皆如此。

    南印度公司已经到了,臣会和南印度公司一道,在印度扩大生产,以实现物产丰饶、衣食禀足。

    最后便是多修阔道、河渠、港口、城池及神寺,阔道可以让生产之物畅行流转,河渠为水利可灌溉农田,保护粮食,港口用于与中州行商运物,城池可集中管理百姓,而神寺。
    第(1/3)页